新闻中心
News
B体育昨天,来自美国医学会杂志《Journal of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的一篇关于“防晒霜会进入血液”的研究报道,在护肤界引起轩然。
国内的相关讨论迅速发酵,短短一天内,它不仅登上了微博热搜,仅几个小时后,就收获了2.5亿次的阅读,网友们“哀嚎”一片
虽然还只是一个小规模的初步研究,但“化学防晒剂的安全隐患”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
其实,化学防晒剂的安全隐患,我们今年刚刚写过。但看到这两天后台如柳絮一样的询问留言,我们再次把这篇详细列举了“各种防晒成分优缺点”的文章拿出来。
也请童鞋们认真看文,如果想知道自己防晒霜的安全性,请查询产品成分表中的具体防晒成分,对照下面文章中的表格,都可以找到答案。就不要只是抛来防晒霜的产品名问我们啦,毕竟我们也没法写全市面上的所有产品。
至于因为语言的天然屏蔽效果,日系防晒霜的成分表大家看不懂,我们会在近期发一篇“日系防晒霜今年最新成分的具体解析”文章。为了确保这些最新的成分表的正确性,我挨个去药妆店里拍了一遍,不给拍的就只能买回家(家里多了一堆用不上的防晒霜)。
在放文章之前,先简单给大家画一下美国医学会杂志上这篇引起防晒界“地震”的重点,以及我们的看法:
参与测试的化学防晒剂,确认会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人体——几乎所有的实验参与者,无关防晒霜的配方如何,一天四次大剂量涂抹后(2mg/cm2,人人都知道的1-2g涂全脸,也是按照这个使用量计算出来的),血液中的化学防晒剂的含量B体育,都高于防晒成分在血液中的FDA默认安全浓度上限0.5ng/mL。
在只涂抹了几小时后,就可以开始在血液中检测到。而且随着天数的增加,血液中的化学防晒剂浓度增高,说明这种透过皮肤的渗透很可能具有累积效果。[文献1]
拿Oxybenzone来举例,它是这次研究的成分中,在血液里检测出浓度最高的——最高浓度超过150 ng/mL,远高于0.5 ng/mL的安全浓度要求,达到这个最高浓度的时间在20-60小时,并且即使在7天以后,剩余的浓度也在20 ng/mL以上。
这些都说明,Oxybenzone可以通过皮肤渗透到血液中,而且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这和过去的认知的确有很大差别。其实,过去也曾有类似实验报道,2008年类似的实验就已经说明,涂抹Oxybenzone在皮肤上,会提高血液中Oxybenzone的浓度,但因为那些实验使用的防晒霜与市面上真正销售的产品不同(不是常规配方、浓度不同等),以及使用频率不同,所以FDA没有采用。
(所以,“护肤品无用论”也别再说什么“皮肤是排泄器官,根本不可能吸收”这种老掉牙的外行论调了。)
(再所以,提出“每天只涂一次,就可以避免累积过量”的方法也是白说——化学防晒的特点就是一定要按时补涂,每天只涂一次,剩下的时候怎么办?想减少补涂、甚至每天只涂一次,只能是在“使用纯物理防晒霜+不大量出汗及下水”时实现。)
不是说一定有问题,但是否能够确认安全?如果有问题,会达到什么程度?都还需要时间+更多研究去证明。
不是说高于0.5 ng/mL,就一定会危害健康,这个安全阈值是FDA认可的一种标准,意思是“在这个浓度以下,未知毒性化合物的致癌风险都是很低,不会致癌。那么高于这个浓度的未知毒性的化合物,就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调查。
但因为发现了一些化学防晒成分确实可以进入血液循环,并且浓度还高于安全阈值,FDA继而明确提出了这些成分的安全性需要通过最大使用量实验Maximal Usage Trial (MUsT)来进行研究,提供真实的数据来进行临床药理学分析。
同时,对于唯二的纯物理防晒成分氧化锌和二氧化钛,因为没有数据证明它们可以进入人体的血液系统循环,所以这些MUsT实验实际上是不需要的。
在FDA批准的16种防晒成分中,目前只有两种防晒成分,是经过再审、同时确认了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氧化锌”和“二氧化钛”!
虽然,此次研究涉及的化学防晒成分只有四种(阿伏苯宗avobenzone,二苯酮类oxybenzone、奥克立林octocrylene、依莰舒ecamsule),但其实剩下的所有化学防晒剂,到现在都还没有被证明可以达到FDA的最高安全级别。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在最高使用量条件下的数据。这次的研究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应该会有更多的药理学分析实验来证明它们在人体内的安全性。
在等待科学界就“渗透入血液的防晒剂是否足够安全”给出结果的这段时间里(可能是很~长~一段时间),如果从安全级别的角度讲:尽量选择纯物理防晒霜(但不要选纳米级的);尤其是儿童、孕妇、哺乳期、皮肤屏障能力比较薄弱的童鞋。
如果是含有化学防晒剂的产品(纯化学防晒、物化结合防晒),建议尽量选择不含大量酒精的,酒精本身就是助渗剂,会增加化学防晒成分渗透的风险,这一点在这次的研究中也涉及到了。
最后,不要不分场合的追求SPF50这样的最高防晒值。日常通勤,SPF30-40的广谱防晒就足够用了。
很多成分派写防晒成分文的时候,都会把FDA拿出来奚落一番,认为它老土又守旧,导致到现在都没有批准已经在欧洲和日本大范围使用的新型化学防晒剂。
但我们要说的是:健康永远大于美丽,小命永远比脸蛋重要。FDA之所以没有批准这些成分,是因为把防晒成分作为OTC药物来进行审查,这意味着这些成分最起码要同时证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甚至那些FDA已经批准的化学防晒剂,这次也要被追加重审。因为FDA说了:批准这些成分时,认为它们只会停留在皮肤表面,但现在发现它们不仅会被吸收进入人体,并且还超过了最高安全浓度的阈值。
于是要重审所有的紫外线吸收剂(也就是防晒成分)。目前经过重审确认安全的,只有两个纯物理防晒剂——氧化锌和二氧化钛。而那些研究试验中在人体内超过了最高安全浓度的化学防晒剂,必须进一步追加新的临床试验,以证明自己有无致癌性、有无生殖毒性、是否干扰内分泌等等。
以下,是我们曾经发过的那篇“罗列各种防晒剂安全隐患”的文章,看过的童鞋可以略过了~
维生素D可以通过紫外线照射皮肤来合成,以此保证身体正常的新陈代谢,一般只需在户外待十多分钟就可以获取每天所需的太阳能量。关于这一点,我们曾写过教大家如何聪明地晒太阳的专题文。
紫外线中的中波(UVB)会被表皮吸收,部分穿越真皮层,使毛细血管破裂,导致皮肤局部出现发红发炎的状况;还会激活黑色素细胞,造成色素沉着使皮肤变黑。
紫外线中的长波(UVA)可以穿透真皮层,部分到达皮下组织,造成“光老化”现象,甚至会严重损害皮肤健康。
此外,它们两者都可能损伤皮肤中的DNA,导致皮肤癌的发生。因此,从健康和美容两种角度出发,我们需要防止紫外线中的UVA和UVB对皮肤造成伤害。
与几年前护肤圈开始兴起的“防晒”热潮不同,今年,我们开始频繁听到“过度防晒”这个词。
首先,这里指的“过度防晒”,并不是缺钙之类的问题。补充VD不需要去晒脸,只要定期晒晒四肢,就可以达到人体合成VD所需的UVB照射量。如何聪明地晒太阳,请再次复习专题文,时光机追求最周全的防晒?你就zuō吧!
我们早就说过化学防晒剂的优点,主要是肤感上不泛白、可以做到更轻薄、同时在肤感上有更多的可选项(清爽型 or 滋润型)。
但在这些明显的优点之下,是隐藏了一些隐患的。这些隐患既有短期就可以作用于皮肤的(过敏、皮肤炎症、产生更多自由基、增加皮肤的氧化压力);更有肉眼可能看不到的长期隐患(对于内分泌的影响、对水质大环境的破坏、对珊瑚礁的伤害等)。
那些不需要一整天暴露在室外阳光下的人群,例如朝九晚五、生活在办公楼里的上班族,如果每天过度大量地涂抹以化学防晒剂为主的防晒霜,还勤快地每2个小时补涂一次(化学防晒霜需要按时补涂)。那么,到底是防晒霜给皮肤带来的负担更重?还是紫外线造成的皮肤伤害更大?就变得难以评估了。而那些屏障能力本身就比较弱的皮肤就更难说了。
化学防晒剂,也就是紫外线吸收剂,对皮肤的光毒性刺激反应的问题,在某些状况下是存在的。这些问题尤其应该引起儿童、敏感肌肤、皮肤屏障能力薄弱的童鞋的重视。
光不稳定性防晒剂被紫外线照射后结构会发生改变,部分分解产物刺激皮肤,可能会导致皮肤光毒性,造成皮肤炎症、过敏,同时失去滤光能力。
PABA类防晒剂,分子内的羧基和胺基对pH变化比较敏感,游离胺的存在也增加了产品的刺激性,并且它在空气中容易氧化变色,同时国外也有报道,说这类紫外线吸收剂的分解产物反而有可能会引发皮肤癌B体育。
现在防晒霜中极度常见的Octinoxate( OMC, 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在日系防晒中被广泛使用,使用的剂量也都比较大,这些成分会增加敏感性皮肤在日光下产生过度刺激性反应的风险。
Anthranilate(邻氨基苯甲酸酯)吸收率低,但对皮肤也有刺激性,长期使用可能会使皮肤老化和皱裂,甚至可能导致皮肤癌变。
再比如,2017年爆出过由于化学防晒产品导致了接触过敏反应的“香蕉船”事件,我们也进行过相关说明。 时光机网红防晒霜出事了,不止一名使用者被毁容
阻止外用产品渗透的主要屏障,是富含脂质的多层角质层,亲油不亲水,也就是各种油溶性成分会更容易渗透。
恰恰化学防晒剂多为油溶性,它们会首先与角质层进行简单的水合,然后通过对角质层脂质的溶解作用来增强渗透,进入皮肤。特别是经过紫外线照射降解后的小分子,更容易被皮肤吸收。被吸收后的化学防晒剂,在皮肤里同样会降解。
比如,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简称CDC)曾经在96%以上接受检测的美国消费者体内检测出了化学防晒剂“氧苯酮”。而十来岁的女孩子,在使用不含氧苯酮的防晒霜之后,检测到氧苯酮的几率则大幅下降。
除此之外B体育,PEG25-PABA、 3-亚苄基樟脑,常见的辛水杨酯(octisalate)、氰双苯丙烯酸辛酯(octocrylene),也都有可能会被透皮吸收。
再加上很多化学防晒霜为了让肤感更清爽,含有较高浓度的酒精,但酒精除了可以让护肤品快速实现干爽(吸收)感的同时,却也是护肤品界著名的助渗剂(帮助护肤品中的成分更深入的渗透进皮肤)......
在文末的各个化学成分的盘点表格里,我们会标明可能会干扰内分泌的防晒剂,这中间很多成分是现在市面上普遍存在的,并且都是被大量添加到防晒霜里的:
桂皮酸盐可以说是日系防晒最喜欢的化学防晒剂之一了。李冰冰po出的防晒“大部队”中,也有含有桂皮酸盐的防晒剂。
此外还有以下化学防晒剂会有类似风险:3-亚苄基樟脑(3-BC),对氨基苯甲酸(PABA),4-甲基苄亚基樟脑(4-MBC)等。
像3-BC这样的环境激素类物质,进入体内后,它可以模拟天然激素的作用B体育,蒙骗身体造成内分泌失调,进而影响生殖、免疫等系统的作用。
法国健康产品安全机构(AFSSAPS)2011年宣布一项紧急禁令,要求生产商禁止在化妆品中使用3-亚苄基樟脑(3-Benzylidene-camphor,3-BC),原因是该物质具有会干扰人体内分泌的潜在风险,特别是有可能影响生育问题。
再比如,女性接触氧苯酮和相关化学防晒剂的话,可能导致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风险增加。妊娠期的孕妇接触氧苯酮易造成男婴早产,男婴出生体重偏高,女婴出生体重偏轻等问题。
在动物实验中,在胎儿期暴露于氧苯酮的雄鼠会出现发情期推迟、动情周期紊乱、体重减轻等症状。
一些新型的化学防晒剂,在解决了不稳定性和易透皮吸收这两大化学防晒难题后,又产生了新的争议点,那就是:对水环境产生长期的不利影响。
有些同学不以为然,觉得只要自己没事就好了,管水环境干嘛?其实这也是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长期影响的问题。
这些使用后丢弃的防晒霜进入垃圾填埋场,通过渗滤液收集处理系统,一部分经过处理去除;另一部分则会随着渗滤液出水进入环境;还有一部分由于渗漏等原因,直接进入土壤。之后在水、沉积物和生物体内富集,并通过食物链传播,进而影响到人体。
除此之外,一些化学防晒剂(二苯甲酮类、樟脑衍生物类和肉桂酸类等)通过人类在水中的娱乐活动和污水处理厂排水等途径进入海洋环境,成为一种新型海洋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可能会对海洋生物造成氧化损伤、产生神经毒性及内分泌干扰,造成生长抑制、繁殖抑制、致死和致畸等后果。
2017年2月3日,《自然》杂志报道了美国夏威夷州参议员在1月20日提出的一项提案:除去具有医疗处方的情况外,禁止在夏威夷销售含有羟苯甲酮和octinoxate桂皮酸盐的防晒霜,因为含有这两种成分的防晒霜可能会是珊瑚礁“杀手”,会导致珊瑚白化、破坏成年珊瑚的DNA、改变幼年珊瑚的DNA。
相对于钝感力十足的物理防晒剂,化学防晒剂发挥作用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因此,评价它们的安全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各国对化学防晒剂的使用要求都十分严格谨慎,尤其是美国FDA,把其作为OTC药物来进行审查。
下面列表概述了9种防晒剂,虽然它们都经过了FDA以非处方药物标准进行的审批,但可以看出,其中的化学防晒剂也可能有各自风险。
除了上述被FDA批准使用的成分,目前市面上还出现了一些新的防晒剂成分,这些成分虽然未被FDA批准,但也已经广泛地用于化学防晒产品中。
由于使用的时间还比较短,在我们看来,目前针对这些较新成分的安全性研究,还并不算是特别充分。现在的争议点,主要集中在对水环境产生的长期不利影响上。
作为一个深度护肤品使用者B体育,我当然知道化学防晒具有不泛白等优点,但是公众号存在的7年以来,我们一直在坚定地推荐纯物理防晒霜。
哪怕会有“纯肤感派”的童鞋来提出疑问,或二话不说就到社交平台上吐槽;哪怕从选品的角度讲,化学防晒霜在肤感上的可选余地会大很多;但我们依然会继续推荐在我们看来最安全的物理防晒霜,并且会以我阅览无数产品的经验,努力帮大家寻找肤感尽可能好的纯物理防晒。
这么多年、这么多品牌用下来,有些时候就算我心里知道纯物理防晒霜肯定是最优选,但无奈在某些气候下皮肤实在挺不住,比如沙漠皮的冬季,所以我自己在冬季也是会使用化学防晒霜的(但我会继续寻找可以让干性皮肤在冬季舒适使用的纯物理防晒霜)。这种一定要用化学防晒剂的时候,请尽量使用含有低毒性化学防晒剂,并且不含酒精的产品。
抛开剂量谈危害都是耍流氓,今天文章中所列举的化学防晒剂的种种潜在风险,并不是指你用了一次就会怎样,这往往需要一个长期的累积。并且有些还在等待科学界的进一步研究结果,目前并未被各国政府确认,还处于争议阶段。
但纯物理防晒剂是更安全的选择,这一点没有任何争议。作为一个每天大量使用的产品,稍微降低一点点肤感上的预期,选择一个更安全的选项,我们认为是非常值得且必要的。尤其是孕妇、儿童、皮肤屏障能力薄弱的童鞋,强烈建议选择纯物理防晒霜。
不要盲目崇拜高SPF值,尤其是含有化学防晒剂的防晒霜。只在真的有需求时(整日暴露在日光下),再使用高于SPF50+的防晒霜。日常通勤,选择SPF30-40、具有一定防水能力的防晒霜就够用了。
一天中只有上下班(课)时在室外的童鞋,应该优先选择纯物理防晒霜,在没有出汗或下水的情况下,纯物理防晒霜不会被紫外线降解,可以不必频繁补涂,只要在下班(课)后、到室外前补涂一次就好。